想让自己在美国留学生活更容易;想深入和美国人交流;学习美国文化是很重要也很有趣的。长年在美国留学生活让我学到的是,别人的经验能让自己避免犯错,真正的知识仍要靠自己去体验。在美国留学生活中,有哪些和中国文化的不同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尊重的?
教学上的差异
- 美国老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,他们相信学生,支持学生在家完成作业(甚至是在家完成考试);反观我们亚洲学校较以讲课为基础,学到的东西基本上是背出来的,纪律比创意更被重视。
- 在美国留学生活中,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很自在、友善的,亦师亦友,老师对学生的意见不会有轻视的态度;一般国内学校的师生交流仍是有差别的,学生尊敬老师、老师教导学生,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僵硬的。
- 美国学校通常为小班授课,一个班约25-30名学生;国内公立学校一般约35-65名学生。
- 这一点尤其重要,千万不要滥用自由的权利。在美国学校,老师可以让缺乏尊重或犯规的同学退学或停学!当心因为作弊而丧失你的F1学生签证!这跟我们亚洲学校不一样,老师不允许”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”。
- 美国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,非常注重孩子的独立。年纪小一点的孩子基本上是坐校车上学,一旦到他们16岁、拿到驾照时,他们就开车上学了。
*F1学生签证申请不易,拿到了切勿因出勤率太低或是成绩低于标准,而遭学校通知转学。
饮食差异
各位留学美国的中国人最最想念的,莫过于国内的美食了!究竟是为什么呢?快看看以下几点,让你在美国留学生活也能自己做中国料理,解解思乡之苦:
陪读妈妈们必看!
- 中国人进餐馆习惯大伙儿点合菜,每样都可以吃到一些,吃不完也不会不好意思;美国人通常自己点自己要吃的,享个人服务,美国的餐厅座位跟中国餐厅也大有不同,有的一格一格的比较隐秘。
- 中国人做菜喜欢把食物切成小块小块的(或做好以后先切好),因此我们不需要用刀切食物,只要用筷子夹就行了;美国人吃肉就喜欢大块的,因此他们需要用刀叉来切。
- 我们的排骨、香茅鱼等料理在国外几乎看不到;美国人吃鱼喜欢吃鱼片或将鱼骨头炸得酥酥脆脆的,他们习惯用刀叉将带有骨头的肉吃完就好,几乎没有人在餐馆用餐时会直接用手拿起骨头啃。
- 我们习惯将蔬菜煮熟,用酱油、姜和大蒜来油炸、炖、煮、蒸;美国人则习惯吃生菜沙拉。
- 食材方面也有很大的差异,我们会用西餐中少见的冬瓜、山药、木耳、藕荚和一些内脏等等来料理。
- 香料用法:我们中国人喜欢用新鲜或干燥的香料来烹饪,如姜、葱、薄荷、胡椒、大蒜、辣椒等;西方厨师通常使用加工过的胡椒粉、番茄酱等等。
- 调味瓶:一般在饺子馆或馒头店吃早餐,都可以在餐桌上找到酱油或醋来增强味道;在西餐馆则常见盐、胡椒、番茄酱或芥末。
- 西餐饭后常会跟着甜点;中国人则有新鲜的水果或茶作为甜点。
- 圆象征着团结,中国人在传统上习惯用圆桌吃饭,方便与他人分享美食;美国人则习惯用方桌用餐。
- 烹饪方法:西方人习惯煮、煎、烤;而中国人则多采用蒸、炖、炒等方法。中国人通常用动物或花生油;西方人则使用黄油、葵花油和橄榄油。
购物習慣
- 购物上最大的不同便是衣着尺寸。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的量尺标准,即使东西是”Made in China”的,到美国也需要”入境随俗”。基本上如果你是正常体型,会建议在美国购买衣着时,可以买小一号的(美国人天生体格较大只)。
- 营销手段在哪里都差不多的,每逢大节日、连假肯定打折,特别是美国每逢圣诞节就像我们过春节,从12月初就会陆陆续续开始打折季,可能一开始是8折,圣诞节前打7折,再来圣诞节后变5折!尤其是在Boxing Day(圣诞节隔天12月26日)盛况空前的抢购,很多东西都会被抢购一空,出发购物前最好先列好清单。
- 退换货制度:在美国购物,完全可以体会到消费者权益掌握在自己手中。只要有收据都可以退货(标签不要拆才能退货),期限通常为购物后30-60天,商家会马上退你现金或退钱至信用卡,不能退钱也能换等值商品。退款方式是根据你当时支付的方式而定,如果是现金就退现金,信用卡就退信用卡
更多签证信息
交通上的差异
- 在大多数国家(美国和欧洲),行人拥有优先权,司机都会等行人通过班马路后再行驶。但在中国(或亚洲国家),即使行人路灯是绿灯时,你仍必须左右张望,注意是否有来车要转弯。
- 尖峰时刻乘坐地铁也是值得讨论的,在美国,不论人多人少,大家都会站在车门两侧等要下车的乘客先下车;就我个人的经验是,国内尖峰时刻一到,混乱也是随之而来,就像两条流向相反的河流般,在车门打开那瞬间来回流动。
- 在美国还要避免违反行人交通法(Jaywalking),也就是非法穿越街道。许多地方在十字路口又设置标志,即使没有标志,若你无视行人道而走在马路上,不幸发生意外时是无法受法律保障的。误触法律的惩处是收到类似停车罚单的罚款,若是累犯,金额一样是会累计的。